在坛里看到多个关于空腹血糖或随机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不符合的帖子,本人结合自身经验,并查询了一系列的相关文献做一粗略的解析,以供大家参考,欠妥之处,敬请、指正、补充!在讨论以前,我是假定血糖的检测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是准确的,且患者不复合任何类型的贫血和血红蛋白变异体,也就是说本贴讨论的“空腹血糖或随机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不符合”是确确实实的不一致,不是因为检测方法和患者的自身存在的生物学干扰因素导致的!“空腹血糖或随机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不符合”不外乎包括两种情况:1.空腹血糖或随机血糖↑,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正常如果检测结果检测空腹血糖或随机血糖升高,而糖化血红蛋白结果不高的话,我们通常的解释是空腹血糖或随机血糖是即
乙肝“两对半”是目前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包括五项指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Ab)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Ab)等。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在感染乙肝病毒2个月~6个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前2周~8周时,可在血清中测到阳性结果。它的出现表明是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患者或病原携带者,急性乙肝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转阴,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表面抗原可持续阳性。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是对乙肝病毒免疫和保护性抗体。它的阳性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经排除病毒,或者接种过乙肝疫
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血糖和血红蛋白的结合生成糖化血红蛋白是不可逆反应,并与血糖浓度成正比,且保持120天左右,所以可以观测到120天之前的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的英文代号为HbA1c。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区别:血糖是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解而来的糖化血红蛋白仪血液中的单糖,通常仅指葡萄糖。血糖测试结果反映的是即刻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诊断新标准和治疗监测的“金标准” 随着人们对糖尿病知识的逐步了解,多数人已意识到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并常常把二者的测定值作为控制血糖的标准。其实不然,空腹和餐后2小时
婴幼儿腹泻是一种容易预防的疾病,根据腹泻发生的原因,应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饮食卫生:加强卫生宣教,对水源和食品卫生严格管理。食品应新鲜、清洁,凡变质的食物均不可喂养小儿,食具也必须注意消毒。 提倡母乳喂养:尤以出生后最初数月内应以母乳喂养。因母乳最适合婴儿的营养需要和消化能力。人乳中含有IgA,可中和大肠杆菌肠毒素,有预防感染埃希氏大肠杆菌的作用,帮除患结核、心肾及其他慢性疾病外,均应提倡母乳喂养。 按时添加辅食:小儿生长发育迅速,母乳或人工喂养儿均应按时添加辅食,以满足营养需要。添加辅助食品时,品种不宜过多,变换不宜过频,要在婴儿逐渐适应新的食品后,才渐次增加其他食品。具体而言,添加辅食时,要注意婴儿的消化能力,每次只能增加一种,从少至多,逐渐增加。一